kok官网(中国)科技股份公司
公司动态
2019中国11大军工集团最新解析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kokapp()有限公司
时间: 2023-05-19浏览次数:
 kok官方网站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船重工”)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由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重组成立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主要从事海洋装备产业、动力与机电装备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研发生产。  1950年10月1日,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成立,1953年1月,船舶工业局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改名为船舶工业管理局,程望、邓存

  kok官方网站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船重工”)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由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重组成立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主要从事海洋装备产业、动力与机电装备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研发生产。

  1950年10月1日,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成立,1953年1月,船舶工业局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改名为船舶工业管理局,程望、邓存伦先后任局长。

  1958年2月,第一、二机械工业部合为第一机械工业部,船舶工业管理局改名为第九工业管理局。1960年9月13日,第一机械工业部分为第一、三机械工业部,九局归第三机械工业部领导,12月,第九工业管理局改名为第九工业管理总局。邓存伦、赵启民、边疆先后任局(总局)长。

  1963年9月17日,第九工业总局从第三工业机械部分出,成立第六机械工业部,方强、边疆、柴树藩、安志文先后任部长。

  1982年5月4日,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成立,第六机械工业部建制同时撤销,柴树藩任董事长,冯直、胡传治、张寿、王荣生、徐鹏航先后任总经理。

  1999年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及所属企事业单位基础上,改制组建成立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中国舰船研究院(第七研究院)、中船重工第12研究所、中船重工第701研究所(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中船重工第702研究所(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船重工第703研究所(哈尔滨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中船重工第704研究所(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中船重工第705研究所、中船重工第707研究所(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中船重工第709研究所(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中船重工第710研究所(宜昌测试技术研究所)、中船重工第711研究所(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中船重工第712研究所(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船重工第713研究所(郑州机电工程研究所)、中船重工第714研究所(中国船舶信息中心)、中船重工第715研究所(杭州应用声学研究所)、中船重工第716研究所(江苏自动化研究所)、中船重工第717研究所(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中船重工第718研究所(邯郸净化设备研究所)、中船重工第719研究所(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船重工第722研究所(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中船重工第723研究所(扬州船用电子仪器研究所)、中船重工第724研究所(南京船舶雷达研究所)、中船重工第725研究所(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中船重工第726研究所(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中船重工第760研究所(大连测控技术研究所)、中船重工第6313研究所(天津修船技术研究所)、昆明船舶设备研究试验中心(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50试验场)、中船重工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

  控股股东: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持有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比例:46.87%)

  控股股东: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持有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比例:49.46%)

  控股股东: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持有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比例:67.04%)

  控股股东: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持有湖北久之洋红外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比例:58.25%)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柴油机有限公司、沈阳辽海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大连船用阀门有限公司、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中船重工西安东仪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江淮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平阳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中船重工中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中船重工海声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川东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中船重工重庆液压机电有限公司、重庆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重庆长平机械厂、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重庆衡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清平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前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长江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淄博火炬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风帆有限责任公司、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长城电子装备责任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深圳船舶工业贸易公司、中船重工远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中船重工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中船重工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中船重工军品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中船重工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船重工物资贸易集团有限公司

  大连船舶工业公司(集团)、西安船舶设备工业公司、武汉船舶工业公司、重庆船舶工业公司、天津船舶工业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国际贸易(香港)有限公司、中希海商服务有限公司、中船重工船舶贸易及管理公司、中太船务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德国汉堡代表处、中国船舶重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俄罗斯莫斯科代表处、中国船舶重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巴基斯坦堡代表处、中国船舶重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埃及开罗代表处、中国海事发展有限公司

  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造修船集团之一,拥有7家造修船企业,年造船能力500万吨。造船能力雄厚,工艺精湛,能建造各类型军民用船舶。

  中船重工是中国最强最大的海军装备供应商,可研制核潜艇、常规潜艇、水面潜艇、军辅船舶以及各类舰船装备、信息电子装备等。

  中船重工建造的各类民用船舶,航行于五洋四海。近年来,大型化、批量化、系列化进一步显现。中船重工深入推进建立现代造船模式,实施精益生产,生产不断提速,建造周期进一步缩短。30万吨超大型油船VLCC水下周期缩短到38天,4250箱集装箱船水下周期缩短到30天,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一批高技术高附加值新船型和海洋工程产品成功交付。

  中船重工是中国海洋工程领域的领先者,为国内外业主设计、建造过多型钻井平台、生活模块以及浮式生产储油装置。

  中船重工拥有强大的修船设施和力量,船舶改装实现大型化、批量化,生产效率持续提高。能坞修和改装30万吨级超大型船舶在内的各类船舶和海洋工程项目。

  中船重工积极拓展非船装备市场,形成了能源装备、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特种装备、物流服务五大板块,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


Copyright © 2002-2022 kok官网(中国)科技股份公司 版权所有

豫ICP备18021575号